苏南无县。高淳、溧水作为苏南地区最后两个县,在撤县设区后,南京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不再在代管县(县级市)的城市,而苏南地区的也仅剩下县级市而没有了县。
从长三角地区夜晚卫星图来看,整个苏南地区尤其是常州以东地区几乎已经通体敞亮,这也是城市化水平的一种体现。在行政级别上虽然县级市与区同为县处级建制,但差别却很大,县级市在规划和经济上都要高度的自主权,在县级市仅仅是被地级市代管的时候,两者城市的发展实在是从各自的中心向外发散,两者的接触地带是城市化最为薄弱的地区。但如果撤县设区后,规划将有地级市统筹,城市化的发现将是原核心的不断融合,原本的交界地带将会成为城市新的中心。这也就是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将原来的县级城市撤并设区的原因,当然除此之外,县级城市撤并设区后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也会相应归并计算。
目前苏南地区最近几年有3次撤并设区的情况发生,其一是2012年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其二是2013年撤销高淳县、溧水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溧水区;其三是2015年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
目前苏南5市中,南京已经不再代管县,镇江市代管句容、丹阳、扬中3个县级市,常州市代管溧阳1个县级市,无锡市代管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苏州市代管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4个县级市。如果将所代管县级市的面积剔除的话,那么无锡市区面积是1643km2,常州是2850km2,苏州则是4674km2,很显然在苏锡常中无锡市只管的市域面积是最小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无锡市的核心城区梁溪区(原南长、北塘和崇安3区合并而来)开发强度已经超过了90%,未来无锡市发展空间相比于常州和苏州而言瓶颈日显。在地理位置上,无锡距离上海仅次于苏州,受到的辐射也仅次于苏州,2018年在城市GDP总量中无锡也超越了10000亿在省内排名第三,而在人均GDP上,无锡则是与苏州难分伯仲。很显然1643km2的市域面积对于无锡未来的发展已是捉襟见肘。
如果看无锡的行政区划图的话,呈现出很奇特的折字形,且与其代管的宜兴市陆地不相连,而常州也有类似的情况,整个常州的行政区划图也呈现出类似折字形的形态,这当然有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造成的。
无锡拓宽市域范围,无外乎两条路:其一是兼并江阴,其二则是兼并宜兴。
而从地理位置来看的话,江阴和无锡两地城区相距仅30余公里,无锡地铁1号线堰桥站距离江阴市区更是只有20余千米,而宜兴和无锡的城区直线距离则是超越了50km,而且所谓是直线距离跨越太湖,目前真实的陆路同行距离在70km左右,且宜兴和无锡在陆地并不相连,目前所有锡宜之间的联系都要借道常州。
所以很显然无锡兼并江阴改江阴市为江阴区最为合适,但江阴作为百强县第一的经济强县,2017年的GDP高达3488亿,已经和中西部一些省的经济总量差不多了,所以江阴改区在民间被视为对于无锡的倒贴,民间并不买账,且由于某些原因可能存在极大的阻力。
无锡市政府原址位于现在的梁溪区,在搬迁过程中无锡选择了南迁,搬到了滨湖区太湖新城,距离江阴反而更远了,是否无锡也意识到了兼并江阴的困难在选择市政府新址的时候便反向而行了?
但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最近无锡官方微信公众号“无锡发布”以及宜兴市政府官网都提到了同样一条消息——宜马快速通道开工建设。宜马快速通道为何物?宜指的是宜兴,而马则是指马山,可能很多人对于马山比较陌生,但对于无锡的灵山大佛可能都耳熟能详,灵山大佛是无锡的一张旅游名片,坐落就位于马山。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的话,马山与宜兴隔太湖相望,最近处才不过4km,而之所以都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这条路的开工建设,就在于宜马快速通道的建成将结束无锡和宜兴陆地不相连的窘境。
我们常会听到这么一种说法:江苏拥有太湖的所有权,湖州虽然叫湖州,但浙江太湖一点份也没有。在行政区划上太湖由苏锡常三市共享,其中苏州和无锡拥有太湖99%的水域,而常州这1%的水域还圈占了太湖大小焦山两个岛屿,形状犹如意大利半岛的靴子造型,也就是这只靴子将无锡和宜兴彻底隔开。
目前,锡宜之间有3 条主要公路通道,分别是锡宜高速、342 省道、230 省道,这三条路除了都经过常州界外,锡宜高速和342 省道接入无锡北部偏离无锡城市中心区域,230 省道路况较差,耗时很多。所以锡宜之间的联系非常不顺畅,宜兴本地人对于无锡的归属感很弱,也几乎接收不到无锡发展带来的辐射。
除了宜马快速通道外目前还有另一条在建的苏锡常南部高速,东起无锡市太湖新城,下穿太湖梅梁湖水域通过湖底隧道直通马山,根据宜马快速通道的相关路线规划会和苏锡常南部高速有一个互通,苏锡常南部高速的重要意义有两点:
1、形成沪宁线第二高速通道,分散现在沪宁高速的交通压力;
2、出入马山旅游度假区可以绕开无锡城区,提高通行效率。
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点,通过宜马快速通道,宜兴地区可以快速接入苏锡常南部高速,进而到达无锡太湖新城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最近无锡市规划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的一张图似乎寓意深刻,从这张图上看无锡似乎有意与宜兴一起协同开发太湖西北岸的旅游资源。而此前太湖西北岸马山已经进行了深度开发,灵山大佛和拈花湾景区驰名中外,而常州虽然仅仅拥有一小段的湾区,也开辟了嬉戏谷和中华孝道园两大景区,只有宜兴坐拥太湖西岸几十公里的水域却几乎没有围绕太湖而展开的旅游项目。
宜马快速通道首先勾连起来的就是马山和宜兴周铁地区,不止是否是对于无锡市规划的呼应,今年1月24日,宜兴市官方微信公众号“宜兴发布”,推送了这么一篇消息《锡宜一体化全方位推进,“桥头堡”周铁未来发展可期!》,市级官微为一个小镇打call似乎意义深远。文中这样提到“周铁曾是化工大镇,2007年以后大规模关停化工企业,现仅有的14家也将于今年基本关停搬迁。为响应锡宜一体化发展,他们早早开始谋划产业转型。”
周铁镇坐落于宜兴东北角,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宜兴距离无锡最近之处,镇政府坐落于朝阳东路220号,距离宜兴市政府约25km,目前距离无锡市政府45km,距离滨湖区政府40km,而在宜马快速通道建成后周铁距离宜兴和无锡的距离将变得非常接近。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马山半岛为中心,而宜兴周铁的转型方向毫无疑问是向旅游业拓展,融入马山一起发展太湖旅游资源显然毫无疑问。
从宜兴市行政区划图上来看的话,宜兴东北三镇,包括:周铁、万石和芳桥距离无锡的直线距离都较近,也是宜马快速通道建成后最大的受益者。万石镇是典型的工业乡镇,芳桥在除了工业外还有阳山荡风景区已经被评为AAA级旅游度假区。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既包含土地资源整体的稀缺同时也包括工业生产因城市发展而进行的退让,而很显然宜兴以其较大的区域面积,在承接无锡产业转移上有着先天的优势。
如果江阴撤市设区存在较大阻力,那么宜兴是否有可能呢?
宜兴市政府目前距离无锡市政府的陆路距离是75km,在宜马快速通道建成后有望压缩到60km,在一般人的印象中60km对于一个区来说还是太远了,不过不是没有先例,南京市溧水区政府距离南京市政府也超过了60km,而高淳区政府更远,达到了95km。
我们再来看看宜兴的地理格局,东侧是太湖,南侧则是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徽省广德县,西侧是溧阳市,北侧是常州市武进区、金坛区。作为无锡市代管的县级市,宜兴却与无锡天然隔绝,而一条宜马快速通道则将打开这样的窘局。
将宜兴市周铁镇纳入无锡太湖旅游一并开发尤其以马山为中心的太湖旅游度假元素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所以大饼觉得在宜马快速通道通车后可以将周铁镇纳入无锡太湖旅游度假区托管,一并高效开发太湖北岸的旅游资源,甚至可以直接划归无锡市滨湖区。而宜兴东北区域的万石、芳桥两镇也可以一并划归无锡市滨湖区管辖,拓宽无锡市的工业用地资源。
未来宜兴市完全存在撤市设区的基础,不过宜兴市近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单独建一区太过庞大,所以在大饼看来宜兴撤市建区可以将东北周铁、万石和芳桥三镇划归无锡市滨湖区,其余部分分作两区,其中以丁蜀镇为核心统筹宜兴南部旅游资源建立一个以陶瓷、山区旅游为特色的通蜀区,其余部分则筹建为兴宜区。
分享到: